第(3/3)页 他沉吟了不到三秒钟,目光平静地看向刘太行,开口问道: “在设计之初,声学隐身应该已经纳入考量了吧?” 刘太行连忙点头,脸上露出一丝苦笑: “是的,冯总师。我们已经采用了最先进的旋翼桨叶设计和发动机减震措施,目前的噪音水平相比国际同类型号,已经低了至少十个分贝。想要再显著降低……很难,几乎触及现有材料和技术框架下的理论极限了。” 冯鉴真微微点头,表示理解。 但他随即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,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: “理论极限是用来打破的。或许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考虑——” 他语速不快,却字字清晰,仿佛在陈述一个早已构思成熟的方案: “第一,主旋翼变速系统。设计一套随飞行状态实时调节转速的智能系统,在突袭阶段主动降低转速,牺牲少量升力换取桨叶涡流噪音的降低,初步预估,可实现峰值噪音降低约65分贝。” “第二,机械噪音抑制。在发动机舱和传动结构关键节点,加装我们正在实验室阶段的‘铅乙烯基复合消声矩阵’,配合重新设计的声学挡板,预计能抑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高频机械噪音。” “第三,低频振动波处理。为尾桨和操纵系统加装特制的‘亥姆霍兹共振’降噪罩,专门针对那些难以隔绝的低频振动波,将其吸收或转化。” 他顿了顿,总结道: “三项技术若能实现工程化整合,我有把握将‘猎鹰者’在低空突袭模式下的整体噪音水平,再降低一个数量级,稳定控制在45分贝以下。届时,它在敌人听觉范围内的被发现距离,将缩短到现在的三分之一甚至更短。” ........ 第(3/3)页